|
|
 |
|
|
|
|
|
索尼夏普先后亏损卖楼 值得我国高科技企业警惕 |
近日,日本电器巨头夏普公司宣布将以188亿日元(约合人民币10亿元)的价格出售位于大阪市的两栋总部功能大楼。自1912年成立以来,夏普的产品线已从收音机、电视拓展到液晶显示器等多个领域,并推出了多个世界领先技术产品,为何如今沦落到变卖房产的地步?而这一尴尬处境对我国高科技企业又有哪些警示作用呢?
夏普2014年财报显示,集团亏损为2223亿日元(约18.6亿美元),但相比于2011年亏损的近4000亿日元,这些就微不足道了。而难兄难弟索尼的日子也同样难过,2015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,索尼移动通讯业务收入为2805亿日元,同比下降16.3%,同时亏损达229亿日元,索尼总裁平井一夫已于本月7日给公司手机业务部门发布最后通牒:若下一财年仍旧无法扭亏为盈,将考虑取消公司手机业务。
索尼与夏普,曾经作为日本半导体和消费电子的龙头企业,为何如今走在了亏损的边缘?很显然原因来自于中韩等新兴竞争对手的赶超压力。众所周知,夏普发明了全球第一台液晶显示计算机和液晶电视,液晶核心技术优势不言而喻。索尼推出的世界第一台便携式磁带放音机Walkman更是将全球音乐人的热情点燃,创下了超过2.5亿台的销售神话。创新无疑是两家企业发展壮大的核心精神,但事实上,索尼与夏普一直在错失发展良机:2005年前后,电视产业从CRT时代迈入液晶时代,索尼直到5年后的2010年才入股一家液晶面板企业并随后退出。2012年,当电视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都在积极向智能化靠拢时,索尼依旧麻木不仁。液晶技术让夏普成为市场宠儿,也让夏普陷入了盲目自信的漩涡。在近年液晶技术的探索中,夏普执拗于细节完美,并未研发出新的核心技术,随着相关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趋于成熟,夏普坐失发展契机,产品的低性价比与不接地气,反而成为夏普进一步发展的桎梏。
作为日系品牌的代表,索尼和夏普迷失在更注重消费体验和创新的时代。事实上,在2012年平井一夫入主索尼后,便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与转型,公司先后裁掉数千名员工、出手了VAIO电脑部门,剥离了过时的电视业务,并重组了智能手机产品线。日企的集团衰落主要源于消费电子领域与韩企的竞争中处于下风,且难以适应中国市场的价格竞争。夏普的液晶显示技术固然高端,但不接地气的“四原色”等技术显然难以让消费者心甘情愿买单。创新的匮乏与缺乏导向性,管理的古板与技术的封锁,无法短期根除的大企业病,在遇到了技术创新与高性价比兼具的中国竞争对手后,显然难以让索尼夏普有招架之力。索尼放弃电视与手机等核心业务,退守发展零部件设备业务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有些本末倒置,但这对于已经迟暮的索尼来说已经难能可贵,承认自身的不足,迅速地寻找到亏损的主因,及时拿出有效的止损方案,都是不可拖延的当务之急,这是索尼与夏普等日企转型的必由之路,对于我国落后产能的更新换代也有极强的借鉴意义。
|
|
|
|
|
电话:010-82967213-810 |
|
手机:15210969646 |
|
传真:010-82967213-811 |
|
公司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西三旗上奥世纪B座1026室 |
|
|
|